迅雷程浩:AI将解放生产力,未来一周或只工作2、3天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8.03
33.1K

    为什么这么多基金机构和投资人关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因为随着流量红利结束,移动互联网的机会已经不多了。互联网+的机会同样有限。主要在于互联网解决的问题是信息和连接,这对于供需关系比较平衡的行业有很大价值,例如电商、O2O。

  但是国内很多行业供需关系是不平衡的,你光连接没用。正如中国三甲医院的大夫就那么多,你把全国人民都和大夫连接上了也没用,因为一个医生一天只能看那么多病人。所以这些领域,互联网的帮助是很有限的。

  餐饮行业也一样。现在通过互联网能订个座位、支付打个折……但这些对餐饮行业都是比较边缘的,核心竞争力还是大厨。但好的大厨就这么多,能不能用机器人替代大厨?有人说互联网还能送外卖,注意:不是互联网送外卖,是人送,那有没有办法让机器人送?

  说到这大家就明白了,真正能够提高社会生产力,解决供需关系的就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将给社会生产力带来的提高,以及对人类带来的影响将远远超过互联网,无论是在无人车、机器人、医疗、金融、教育还是其他领域,这点毋庸置疑。所以我认为下一波大趋势和大的红利不是互联网+,而是人工智能+。

  那么随着未来社会生产力的极大释放,人工智能会否带来大量失业?我认为未来人工智能确实会让一些工种消失,这是肯定的。大量易标准化、重复性、没技术含量、不具独创性的工作肯定会被裁掉或大幅减员。

  之前看国外有文章提到,未来美国时薪低于20美元的工作70%会被替代。我认为这个观点有失偏颇。因为工作会否被替代,绝不在于薪资的多少,岗位的高低。

  基金行业的量化投资工作看着很高大上吧,未来智能投顾的自动化交易,会让大多数基金经理和交易员都不再被需要。幼儿园和小学老师的工作看上去默默无闻吧,但需要情感沟通的工作,人工智能却很难去替代。

  因为老师们除了教学生功课之外,他还要教学生们回家要孝敬父母,帮父母做点家务,公共场合懂礼貌,不要大声喧哗,这些东西没有明确的边界。而且也没法标准化,你很难说这个小孩比那个小孩好20%。

  所以人工智能能否替代人类工作的标准取决于两件事:1. 这个工作的输入是否有明确的边界;2.工作的输出是否标准化,且易比较。大家不妨以这两个标准,比较一下自身的工作。

  其实我们根本无需杞人忧天,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感到恐慌。因为人工智能时代也会催生一些新的工种。历史的发展已经证明了,农业社会进入到工业社会,不需要那么多农民了,于是产生了很多工人。 从工业社会发展到今天,又催生出很多IT行业的岗位。未来人工智能到来的那一天也一样。

  之前曾有朋友探讨,在英国工业革命时,珍妮纺纱机的发明使得一般技术工人可以取代熟练工,这其实降低了普通人的从业门槛。但人工智能的普及,却是去取代所有重复性的简单工作。不可能人人都去当AI背后的程序猿,那么对于普通人,还能不能从这场巨变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回答。人工智能确实会导致某些领域可工作的岗位越来越少,普通人也难以进入这些“烧脑”的岗位。但有没有想过,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释放,不再需要那么多人力去维护社会的基础生产和运行,会给人类带来什么?

  那就是更多的休闲时间!正如以前在我小的时候,一周还只放1天假。到了上世纪90年代,我国就开始实行双休日了。未来机器替代简单重复工作,让人类工作时间越来越少,那么休闲时间一定会越多。我们一周可能只需工作2天或3天。

  这会催生文化娱乐、体育、旅游这些第三产业更加火爆,相关的工作和岗位会激增。由此那些脏活累活就让机器人去干吧,人类在文化、艺术、音乐、美术等阳春白雪的领域,会迎来一个大爆发的新时代。所以在最后,请大家记住,那些富于创造性的工作也永远不会被替代,我们要时刻保持开放的心态去拥抱未来。

(作者:程浩 编辑:ahtianen)


上一篇:互联网完蛋了,已经

下一篇:人工智能开始改变硅谷,谷歌微软也被逼研发芯片

合作伙伴

合作伙伴

扫码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