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为何供应商痛下狠手,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来源:新浪科技 发布时间:2017.05.02
33.1K

苹果日前对供应商动作频频,不久前宣布停止在iPhone和其它设备中使用英国芯片设计公司Imagination的技术处理图形,苹果供应商Imagination股价一度下跌70%。其次是有消息透露苹果已经自主设计电源管理集成电路,苹果的电源管理芯片(PMIC)供应商Dialog也恐将失去苹果公司的芯片供应合同,Dialog Semiconductor的股价也下跌了超过三分之一。与此同时,苹果抛弃了三家台湾供应商,包括友达在内共有三家台厂遭排除,谷崧精密工业和兆利科技也掉出苹果200大供应链名单之外。

同期,有消息显示,苹果想要收购东芝闪存,苹果也想自己掌控闪存技术,也有分析师表示,苹果下一个要“抛弃”的厂商,很可能是新思国际,因此,我们看到,苹果的供应链模式与策略其实开始有了变化。

苹果抛弃供应商,最直接的反应是供应商的股价与利润会大跌。这种“苹果风险折现”效应事实上很早就出现了。很早之前台湾的触控屏幕制造商宸鸿长期为iPhone与iPad生产屏幕,而业绩股价扶摇而上成为触控屏幕领导者,但当后来苹果滋生不安全感推行多供应商策略,将订单分散到夏普、东芝、LG、三星等供应商时,使得宸鸿股价暴跌。

供应商的风险来自于,苹果过于强势,而自身对苹果过于依赖,一般来说,苹果会与供应链相关厂商签订排他性的技术和产品协议,这对于行业来说,供应商独家技术基本就给了苹果,不利于行业创新技术的共享与进步,对供应商来说,这也意味着将自身的技术与产品利润与风险完全托付给苹果,这是当前苹果供应商处于极度被动的重要原因。

苹果之所以要对供应商痛下狠手也是源于苹果的棋局与供应链策略开始产生了变化。甚至可以说,苹果在硬件策略上,正在逐步向三星靠拢。众所周知,三星是垂直产业链多元化经营策略,对于芯片、内存、电池、屏幕面板等手机研发制造的关键元器件都有完善的布局,即便是去年三星发生了Note7事件发生,但三星面板、芯片、半导体等上游零部件业务依然成为三星电子的多个盈利支柱。而在下一波OLED屏幕全面升级的潮流中,三星几乎又垄断了OLED屏幕的产能与订单。

所以说,三星由于基于硬件产业链有着全面的掌控力,因此在当前手机创新中总有亮眼的创新表现,而苹果正是因为庞大的供应商体系分散在全球各地,导致其很难对于硬件有绝对的掌控力,也很难达成一种软硬件整合效应,在创新力上频频遭遇行业与用户的质疑。

因此,苹果想做出改变,把某些产品和技术转移到公司内部,进一步加强苹果的控制力和灵活性,掌控产业链当中更多的关键技术与零部件。虽然苹果供应商也能给苹果带来丰厚的利润,也同样在为苹果开发先进的零部件技术产品并优先给到苹果,但一个事实却是,苹果如果用资金买断或者自供这些新技术产品,是不是更加一劳永逸而无后顾之忧?

也就是说,苹果从此前让全产业链享受它来带来的红利开始要将其中一部分红利完全划归自己所有,在当前,从元器件成本到美元汇率波动,手机供应链上的人力成本也在上涨、苹果完全由自己掌控并且自给自足,就能掌控议价上的主动权,也就是说通过更多的自主定制各种组件,可以放大苹果当前的生态优势,让软硬件融合创新更为顺畅,并压低成本。而不是像去年那样,苹果因为利润问题向供应商压价,而遭遇日月光半导体制造公司、富士康集团旗下公司等一众供应商反对。

而苹果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关键组件的自研开发,可能将推动其硬件性能与创新上更有成效,在芯片上就是一个例子。在当前来看,苹果 A 系列芯片事实上具备着业内最强的单线程 CPU 性能,并且超过了公版 ARM 设计规定的数字,每一代都在提升,它的好处在于,可以为每线程应用提供更高的性能。

另外我们还会发现,苹果若要挖掘新市场以及打造创新型产品,它可能就需要自己来打造独家的硬件而不是寻求外部供应商。打造独家硬件,苹果往往会通过收购来让产品与技术完全为己所用。苹果很早前收购的Passif Semiconductor 公司拥有低能量通信芯片,苹果去年推出的AirPods就用到了这种独家芯片。而苹果能够在 iPhone上构建自身指纹识别模块也有赖于当年收购的 AuthenTec 公司,因此拥有了该公司的指纹传感器和芯片组技术。

另外,在许多分析师谈到苹果为什么很可能会“抛弃”新思国际时,分析师约翰·维恩表示,使用并优化自家的内部解决方案,苹果就能够对内部图形引擎的性能和能耗进行优化。另外,目前苹果当前主要使用来自高通或英特尔的独立调制解调器解决方案,但当前苹果与高通互撕背后,其实是苹果自主研发调制解调器的实力与底气,据说苹果这个的项目的研发已经旷日持久,2018 年以后就准备改用自己研发的 4G 调制解调器了。同期,有消息表示苹果欲收购东芝闪存,想自己掌控闪存技术。

另外,苹果的半导体业务也发展的有声有色,ICInsight统计显示,2016年,苹果自身的半导体销售额接近65亿美元,位居全球第14位,比专注于IC设计的英伟达、瑞萨、安森美和专注于晶圆代工的UMC、格芯都高。因此在半导体领域,英国半导体公司Imagination被抛弃就不足为奇了,苹果当前在半导体领域羽翼已丰,自研可以加强对于产品的成本与产品优化控制管理。

从目前来看,在苹果的供应商体系中,即便是苹果可以轻易抛弃掉其他很多供应商,但当前最为依赖无法抛弃的无疑是三星与富士康。今年全球5.5亿片的OLED产能大都控制在三星手里,而富士康则是苹果当前高度依赖的供应商。苹果没有自己的工厂,大部分生产iPhone的工厂都在富士康旗下;苹果没有自己的廉价劳动力以及大量的熟练技工,但富士康拥有超过100万劳工与成千上万的熟练技工,苹果几乎完全依赖于富士康的工厂与便宜劳工,苹果拥有技术与专利,但制造技术在富士康等供应商手里。

但从当前苹果对供应商的策略来看,苹果最终的路线也会逐步降低对这两家的依赖。比如当前苹果在拿下三星的OLED订单之外,还在请求LG为iPhone 8提供OLED屏幕。在富士康代工之外,也在暗中扶持纬创,并钦点纬创在印度代工iPhone。

从当前来看,苹果的供应链策略或许是一种预谋已久的棋局,即在早期的苹果不具备特定领域的技术时,就会提供资金扶持供应商进行排他的研发,而苹果自己也在积蓄力量,等待时机成熟了就自己拿下。在当前,苹果研发方面的投入每年都在以20亿美元的规模增长,几乎占到收入的5%,而当苹果逐步搞定了各领域的核心技术时,再慢慢踢掉部分供应商,开始做垂直产业链整合模式。

在过去,苹果一手打造的共存共荣的供应链模式推动了许多关键供应商的收益并且让供应商得到了不少好处,包括不断升级技术,获得利润,但与此同时,苹果一手扶持起来的供应商在不断进步,也让苹果的竞争对手们进步并获益。

因此,苹果要自供的领域从CPU,到GPU,再到电源管理IC,基带芯片,PMIC、AP、蓝牙芯片甚至可能再到闪存,Mac芯片及传感器。不断收紧对核心元器件的控制,就是不愿意将自身的在部分供应商身上的研发投入,也让竞争对手享受到这些技术进步的红利,给他人做了嫁衣。苹果自身拿下这些技术环节,慢慢建立完整的制造体系,就能在技术专利授权等方面不再受制于人并且将技术封闭垄断起来,可以掣肘其他厂商的技术进步或者技术领先的时间窗口。

其实仔细一想,苹果当前可能要逐步在硬件供应链环节走三星的垂直一体化整合路子,当然这也是早期日本零部件生产商的路子,这也意味着苹果思维的变化,开始慢慢的从轻量化路线走向重资产模式。这体现出,当苹果难以通过自身庞大的供应链体系来完成新技术与创新转变并且降低成本控制元器件供应的时候,苹果开始考虑通过打造更多的内部组件和较少的供应商来激发其创新体系并控制成本。

即苹果新的路线追求的是全面掌控供应链,构建大而全的制造业体系,这种模式一个好处在于,它还能讨好要重振美国制造业的特朗普,并且还将为部分产业链回迁美国创造条件,另外,还可以更好的将软硬件融合推进可能会激发更大的创新与产品体验而打破当前苹果创新乏力的僵局,将尽可能多的技术和生产流程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将技术提升与专利做到难以复制性的独家技术垄断,为苹果带来更多的技术红利与时间窗口,继而更好的掌控利润。

这其实背后体现出苹果在寻求自身进步的过程中,把自身的商业模式走的越来越封闭,这体现出苹果对于未来的焦虑正在加深,而不断抛弃供应商,就是这种焦虑的阶段性体现。

这种模式虽然能更深的掌握核心供应链,并且未来在关键技术上可能会跑在Android厂商的前面,但摊子铺的太大可能也会带来另一个麻烦就是导致硬件制造体系过于臃肿而丧失更大的灵活性。它的缺点在于,优势和劣势全部包裹起来,一旦出现问题,也不知道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这个时候往往会造成巨大包袱。

它的负面效应还在于,它会逐步给苹果的供应商体系带来恐慌并降低苹果供应商的忠诚度。侧重于降低成本和控制元件的供应来守住自己的江山与利润,往往会更容易忽略并难以跟进市场的重大变化与趋势,当供应链厂商人人自危谋求苹果之外的其他选项,会给苹果当前的供应链体系带来不稳定因素与一些不确定性的隐患,当年诺基亚就是典型案例。苹果想要把一切抓在手里,但并不意味着能如愿掌控一切。

(作者:王新喜 编辑:ahtianen)


上一篇:市值是5个百度 比阿里多500亿美元 腾讯成BAT之首

下一篇:AI创业是时代的最强音:AI创业的五大基石

合作伙伴

合作伙伴

扫码立即关注